四年前初入校园,便在润溪湖畔转悠散心,如今立于湖畔,望着湖畔光影与天上星斗,仿佛昨日重现。在2024年落下帷幕时,望向车窗外飞驰而过的景物,蓝调渲染的村庄与树木引诱人的思绪回到过去,我便问自己,大学四年的意义是什么?我想,对我而言,大学之学在于个体的成长。
在没进入大学时便在知乎刷到各种“大学必须要体验的某某某事情”,于是本着人生在于体验的道理,就去加了两个社团,结果搞了一年心理测评、两年社会实践,把疫情志愿者、劳动基地、志愿服务还有给种大大小小的活动都参加了一遍;身在其中时只觉得占用了自己大量时间、苦不堪言,现在回头想想,本来是挺内向一个人的,也变得不那么内向了,认识了一批人,也做了一些事。这是大学之学的第一部分。
在进入大学之前,便对自然科学尤其是物理天文非常感兴趣,但只是看科普书,还只算是个“民科”。自从读了物理学,学习了数学与物理的理论知识,参加了科研实践,直到现在才勉强算得上是个“学院派”。我要感谢遇到的两位导师以及课题组的师兄师姐以及同门,你们在大一时领我进入天文的殿堂,在大二时让我得以接触时空理论的奥秘,教会了我怎么去做科学;现在我想,物理之于我,不是某一道解出的题,也不是某一项完成的项目,而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以严密的逻辑思维与实验事实以及谦逊的态度去认识世界的途径,让我在面对未知时,能够说:“我不知道,但我愿意去弄懂。”这大学之学的第二部分。
在参加夏令营时,面对多个研究方向以及院校选择,我感觉前方一片迷雾,但当我独自走在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的山林小径时,向下望去是群山俊林,夕阳佛照;周边是一座座白色半球,里面是足足有小楼高的大型望远镜;我想起在家中听着歌、面对璀璨的乡村星空流着汗弯着腰在目镜中搜寻一个个梅西耶天体的夜晚,那时我便想明白了,不管怎么选,只要是天文,便无悔。此刻,站在毕业的门槛上,未来或许未知,但我依旧愿意仰望星空,追寻自然的声音。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大学之学,植根于科学、成长于实践。我也要感谢高等研究院提供的平台让我们得以肆意成长,感谢一路上我的同学朋友们在任何时候给我的帮助。
最后想以两位天文爱好者的墓志铭共勉:“我们对群星如斯热爱,以至丝毫不惧黑夜。”